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龚文桢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复兴工笔花鸟的跋涉---------记当代书画名家龚文桢

2011-05-24 09:58:18 来源:《中国商报·收藏拍卖导报》作者:熊美娟 
A-A+

  叶浅予先生曾著书:“北京有个工笔画会,顾名思义,要和写意派分庭抗礼自显面貌,于非厂从写意转到工笔,目的在于冲破吴昌硕、齐白石南北两大写意派的垄断局面。画笔一转,转到了北宋宫廷派的工笔画,既学宋徽宗的画法,也学他的书法。自古名师出高徒,于非厂带出了两位高徒:一个田世光,一个俞致贞。又带出了第三代工笔画家,龚文桢是其中一个,也以工笔花鸟为主攻方向,既和他的老师太老师有同功之妙,也有异曲之貌。不看别的,只要看他在和毛竹、毛笋的合影中,便知他所追求的艺术形象有他自己的天地。再看他的写生作品,除了竹和笋、燕和雀,特善画大自然中的昏暗角落,用以突出荒树野花的面貌,强化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,尽管他的用笔用色,处处务实,一丝不苟,可是实中有虚,耐人寻味;在布局上,讲究花石树鸟的自然关系,表达季节与环境的特征,他的太老师喜欢用‘红杏枝头春意闹’一类题画诗,用以烘托形象的鲜明性,龚文桢却不依赖题画诗的烘托,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,靠一丝不苟的硬功夫,在浓厚中见清淡,严谨中见灵活。”

  龚文桢幼年家贫,艰苦求学,备尝艰辛,养成了锲而不舍、埋头苦干、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精神。这种精神就表现在他的艺术里。成为优秀画家,还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,名师的指导、严格的训练、良好的工作环境,而更为重要的是自身具备的良好素质,包括先天的悟性,对美的事物的敏感和顽强的追求。在人生追求的目标里,始终把艺术放在先于一切的位置!孜孜不倦,莫此为大。龚文桢今天在艺术上取得成就,显然是和以上诸条分不开的。

  工笔画的制作比较精细,讲究技法,画家用在案头的功夫往往很多。不少画家作品缺少新意,优秀的画家得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深入自然,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,用自己的心去感受,他采撷到的花朵叶片,自然会有前人看不到之处,龚文桢之长首先在此。生在北方的画家,心中的花草世界却在南国,不清楚龚文桢去过几次西双版纳,到过江南哪些地方。但是,他在那些地方体验,观察和写生记录到的生动印象和美好画面,都再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。而且,经过艺术的加工,这些成了高于生活和自然的艺术品。他喜欢西双版纳丛林中粗壮的毛竹和新生的幼笋,他反复用不同的角度和构图去表现。画家心仪的、向往的应该是它们所代表的不尽的生命力。竹子自古就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,很早就成为画家喜欢的题材,骚客文人更对它的品格给了拟人化的崇高品评。画竹、梅、兰、菊,寄托着理想,抒发了向往,这是独特的东方文化。

  艺术家的成功,是素质能力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,天分、努力、见识、机遇,几乎缺一不可。龚文桢能从版纳密林中取宝而归,回到画室中,思考、审视、加工。雕而刻之,琢而磨之,这后期的加工、创造过程因人而异则高下有别。画家之不同于植物学家,一不在于新品种的发现与否,二不在于形质的科学研究,三不在于穷尽的搜集与陈列。要创造独特的画面、创造源于自然而发自心灵的意境,才是画家的天职。龚文桢的功力极为扎实,处置大场面、大画面得心应手,他善于营造生动真实的场景,创造不同的情调意境,如1984年完成的《大地春》以红山茶花为主体,辅以水仙、桃花、9只八哥有动有静,洋溢着极其热烈欢快的气氛,开朗大气,极为适合国务活动场合悬挂。此作近观,其细部又十分丰富细腻,笔笔到位,可称一丝不苟,堪称精品。另一件作于2002年题为《清香》,是以兰花、翠竹和湖石为题材,也是别开生面。兰、竹、石,古人常以之入画,称为“岁寒三友”,取其清峻耐寒之品格。而龚文桢此作中,新竹聚生、幼笋壮硕、兰花竞放,几只黄鸟飞来,虽然画面色调清雅,仍然掩不住饱满热烈的生命力活跃之精神,自与古人萧疏闲散,不食烟火之气迥异。就我所见到过的作品,无论幅面大小,他都画得认真深入,从不马虎。

  20多年来,龚文桢以超人的勤奋、巨大的精力,完成了多件大幅工笔花鸟精品,陈列在国家重要的公共场合,包括许多驻外使馆,直接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,数量惊人,画家的爱国奉献精神令人佩服。看来,龚文桢在艺术和人生两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追求,有待我们今后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。

  广为人知的《四季青》作于1972年,画了一架水灵灵的黄瓜,伴以细碎的小黄花,右下角点缀几枚西红柿,以些许红色活跃画面,远处背景是一群公社社员忙碌的身影,那个时期过来的人都知道这幅画,曾广泛见于各种刊物。倒栽竹是一种经人工培植的观赏竹,栽下去之后在地下发育成熟,而后把土冲开,以根为茎,根茎难分,虎踞龙盘般,无规则地向上生长,毛毛绒绒的根须、长短不一的竹节、弯弯曲曲的形状,犹若一群天真可爱的童子扭作一团嬉戏。《清韵》便是这样一幅作品,竹笋并非长在地里,而是长在攀援而上的根茎上,随处高挂,东冒一处芽、西冒一处芽,最终变作竹枝时,也自然长得横七竖八,毫无规则,也因此别具一格,生机勃勃。面对这样的作品,其人性化不言而喻,细细观赏中,竹节似乎在摇动,晃动着肩膀,犹若发达的肌肉,犹若天真的孩童飞快成长。

  龚文桢偏爱荒树野花,以画笔讴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,尤其那些不为注意的植物、以往很少入画的植物。竹根以外,更有枯木老树、松萝苔藓等。如此题材挑剔显然与他的经历有关,有以画励志的寓意在里面。生活中,无论你怎样卑微,困难重重,靠着不屈不挠,刻苦劳动,总会有出头之日,像竹笋那样,哪怕是一块石头也能冲开;像山溪那样,克服重重阻挠,奔向深潭、河道。

  龚文桢擅长大幅巨作,不怕含辛茹苦,经年累月笔耕,题材涵盖广泛,画面拉开,视野开阔,场面宏大,多方呼应,多点透视,以其层层递进构成多变、繁杂的立体关系,有不同的亮点相互衬托、相映成辉,从而避开了工笔画过于呆板僵硬的通病,焕发着蓬勃生机;作品《芳林栖羽》以躺倒的老树干横于画面正中,在这一母体上巧妙地展开各种奇思妙想,布置各种穿插关系,黄花和月白色的花朵在空中绽放,粉红色的朱顶红占据近景,如同给老树穿上华美的衣裳。鲜艳、娇嫩的花丛与苍老、锈蚀的树干构成有趣的对话,构成生命哲理:老朽对应新生、明媚对应暗淡、挺拔对应躺卧……由此可见龚文桢作画时的状态,在一幅画里投入的生活积累是何等厚重。从事工笔画创作能被激情所燃烧,从而精心构思,独具匠心,以其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产量为画坛所瞩目。

  1984年创作的《大地春》幅宽3.14米,高1.80米,八哥报春,春满枝头。水仙花和桃花前后呼应,相映成趣,而以一树山茶花上下贯通,统领画面,更有奇石托衬,翠竹相映。红花绿叶,一派天趣。面对这样的作品,岂止是赏心悦目,扑面而来的又分明是一种大国气象、大国风采,惟有华夏大地,才会有这样的景色、这样的画。它的观赏性、大众性,它所展示的至纯华彩,无疑具有生动鲜明的时代气息,作品具有典型的民族性,此画现收藏于中南海。

  龚文桢一向为人诚恳低调,有儒者之风。他的成功在于删繁就简,专心致志,认定田世光、俞致贞、孙其峰这路人的治学精神,一心一意地走下去。生活中,他沉默寡言,与世无争,全身心沉浸在他的绘画天地里。

  大传承的结果便是民族性的极大发扬,画面表现便是精神美和人格美,赋予所画景物以人性化沉静与庄重。作品《金竹》之近景、远景都设置了大三角构成,中间大块留白,使之通透、豁亮。几竿竹枝起着前后连通、相互照应之作用,精心设置成种种关系,使之具有一种对话感,在默默无语中流露着会心的情感交流。竹笋是它们的孩子,依偎着母体,憨态可掬,破土而出,显示欢快的生命张扬。

  龚文桢工笔花鸟画以其学术品格、大家风范见长。读他的作品,最直接的感受还是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,是在传统工笔画基础上的活跃、灵动、深入,极大地丰富着表现题材及生活感受,而这种感受只能来源于生活。生活中他曾沉在社会最底层,绘画素材的采集上他曾沉在原始森林的最深处。他将两者实行嫁接,形成其绘画语言,使之生活化,在平易亲切中实现清新高洁的情感寓含。

  如今,工笔重彩画已经和水墨写意画分庭抗礼,在重要的画展上占据半壁江山。这个局面的形成是令人高兴的。这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。于非厂、陈之佛、徐燕荪、刘凌沧、潘絮兹、田世光等已故老画家们功不可没。当然,还有更多的中青年画家也为此做出了贡献。其中,龚文桢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,他是当代工笔花鸟画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,为复兴工笔花鸟,龚文桢先生仍在山水间跋涉,在开拓工笔花鸟的技艺中跋涉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龚文桢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